繼刀片電池、CTB、易四方等技術后,比亞迪又一“黑科技”在近日正式發布,它就是“云輦”車身控制系統。據官方稱,這是全球首個新能源專屬的智能車身控制系統,該系統由比亞迪全棧自研,耗費5年時間數十億元。
為什么叫“云輦”?
官方海報就對兩個字進行了注解,云字是“翻山越嶺、穩步向前”,強調的是車輛的通過性和穩定性;輦字是“帝王座駕、以輦為尊”,強調的是車輛的豪華性和舒適性。取這樣的名字,符合比亞迪一貫崇尚國風的做法,同樣也意味著這套系統的主要功能是“穩定”和“舒適”。
(資料圖片)
“云輦”主要有什么用?
通俗地說,云輦是比亞迪關于車身控制的一整套方案,從整車垂直方向系統化控制出發,利用電機、電控技術,實現升維性能和安全。
通過全車超過50個傳感器,系統可以從駕駛行為、車身、路面、云數據、系統等五個維度進行感知,進而對高度、剛度、阻尼等參數進行控制,從而滿足多樣化的駕駛需求。
云輦能夠有效抑制車身姿態變化,極大降低車輛側翻風險。同時,云輦系統可以在雪地、泥地、沙地、水域等復雜路況下,保證車身平穩,而且能避免因地形造成的整車磕碰損傷,提升駕乘舒適性及安全性。
“云輦”系統應用在哪些車型上?根據車型的不同,比亞迪提供了三種技術路線,分別為:云輦-C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、云輦-A智能空氣車身控制系統、云輦-P智能液壓車身控制系統。
其中,云輦-C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,側重于車輛舒適性與運動性的兼容。通過控制減振器電磁閥調節阻尼,可實現阻尼的自適應調節。
云輦-C將首搭在比亞迪漢EV上,這與目前市場主流采用CDC電控減振器的車型技術比較相近,如凱迪拉克XT4、謳歌CDX、理想L9、MG7等等。
而云輦-A比云輦-C增加了一個高度控制技術,硬件基礎是空氣懸架和可變阻尼減震器,主要強調舒適性、支撐性與通過性的結合,將首搭在騰勢N7車型上。
值得一提的是,云輦-A還對座椅側翼進行控制。當用戶激烈駕駛時,車輛會主動調整側翼內部氣囊壓力,提升座椅對乘員的包裹性和支撐性。
而云輦-P,則是在云輦A的基礎上,增加了剛度控制技術以及四輪聯動技術。這套系統主要是為高端越野車打造,首搭在仰望U8上。由于硬派越野的使用工況復雜,這套系統不僅支持IP68防水等級、滿足-40-85℃的工作溫度范圍,并且還擁有超過100萬km的使用壽命,并具備露營調平、四輪貼地、超強耐久以及超寬溫域等特性。
另外,云輦還有一個旗艦的產品——云輦-X,相比于云輦-P增加了全主動控制技術,并采用了雙目攝像頭對路面信息進行感知,據悉未來還會采用激光雷達。
由于實現了底盤的全主動控制,能夠實現更多的功能。譬如單側前輪脫落,這套系統可以主動提高脫落車輪側前懸架的位置,讓車輛繼續行駛;快速獨立調節懸架高度,達到讓車輛跳舞的效果等等。
相比于豪華品牌,“云輦”系統有啥優勢?
要知道,主動式的車身控制系統,一直以來都是豪華高端品牌的“看家本領”。比較著名的有路虎的“全地形反饋系統”、奧迪的“智能穩姿系統”、奔馳的“魔術車身控制系統”。它們都有各自的應用場景,但總的來說都是通過傳感器感知路面信息,通過調節懸架剛度、阻尼,實現車身的平穩控制。
而比亞迪的云輦,應該是學習和吸收了眾多豪華車的技術,對傳感器、視覺信息處理進行了升級優化,加上比亞迪自研的優勢,能更好地整合和處理整車信息,同時融合云端數據,實現更高的智能控制能力。
當然,比亞迪更接地氣,將云輦分為幾條技術路線,針對不同定位、不同用車場景、不同價位的車型,提供差異化的技術支持,從而實現技術平臺的共用化,能最大范圍地將技術應用到比亞迪的產品上去。
小結
總的來看,比亞迪依靠深厚的技術底蘊,以及長期堅持正確的方向,其云輦技術實現了國產品牌在主動式懸架控制技術領域的突破,算是國產品牌的驕傲。在新能源汽車時代,國內擁有完整的產業供應鏈,而且在互聯網思維的加持下,產品競爭力持續加強,這也讓國產品牌看到了超越海外車企的希望。
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,比亞迪的技術一直被國人認可和推崇,因此也被寄予很高的期望。據悉,搭載云輦技術的量產車,將在年內與消費者見面,究竟它能帶來怎樣的駕乘體驗呢?最終又是否能讓消費者滿意呢?值得期待!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: 浙ICP備2022016517號-4 聯系郵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