似是而非 特斯拉僅僅是“以成本定價”嗎?

2023-01-17 11:31:31 來源:車訊網

新年伊始,特斯拉兩款國產車型大幅降價,Model 3自22.99萬元起,Model Y則從25.99萬元起,分別下降2萬-4.8萬元。市場和業界的反應也很現實:一邊是消費者要不要趁勢“薅羊毛”,另一邊則是其他企業要不要“跟進”?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那么,特斯拉緣何大幅降價,底氣何來?消費者又該不該出手,且什么時候出手呢?

首先,特斯拉大幅度降價,與兩款車型所處的生命周期息息相關。

一款汽車的售賣周期,也就是從產品上市到退出市場的時間,通常要5年-7年。形象一些說,一部車也要經歷童年、少年、青年、壯年和暮年等幾個階段。此次兩款降價車型中,Model 3自2017年開始在美國市場交付,距今已有5年多時間,處在“壯年”與“暮年”之間;而在中國上市只有兩年的Model Y正值“青年”時期。

在“壯年與暮年”之間的Model 3,由于市場接受程度較高,并經過長時間和大批量的供給后,市場需求和企業獲利均已開始下降,需要給消費者以一定的刺激,方能延長熱度,增加銷量。而市場和消費者出于對Model Y的“青年”狀態認知,銷量增長加速,為滿足市場需求,企業的銷售費用穩定,甚至開始上漲。

其次,特斯拉大幅度降價,恰恰遵循了汽車產業的規模經濟效應。

源于生產和制造成本等固定投入大,且邊際成本相對小的特點,汽車產業一直強調規模經濟。從100多年前福特的“流水線”生產,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豐田的“精益化”制造,再到世紀之交的大眾“平臺化”設計﹍﹍

去年2月,一起特斯拉倒車撞墻事故爆出“20萬元天價維修費”,當時的新車也只有28萬元。這就是令人感嘆:買得起,修不起的“一體化壓鑄”技術,它的實施使Model Y的后車架從沖壓、焊接而成的70個零部件,壓鑄為一個零件。制造時長從近2小時,壓縮至2分鐘內;同時減少300臺機器人,節省30%的占地面積﹍﹍

因為統一平臺的打造,零部件數降低,供應鏈壓縮,直至生產與物流耗時縮短,讓特斯拉盡顯成本優勢。再加上具有百萬輛能力的上海工廠,具備了打“價格戰”的資本。所以,在回應此次降價時,特斯拉一位中國高管也稱“堅持以成本定價”。

最后,對于此次降價,一方面是各地車主的“維權”行為,甚至還有一定的偏激舉動;另一方面是準車主在買與不買中的“少女等男友心態”:怕他不來,又怕他亂來,擔心成為下一茬“新韭菜”﹍﹍

那么,面對大幅降價,以及未來并不明朗的價格走勢,消費者該不該馬上出手呢?汽車是一個普通的交通工具,就在需要的時候買。買了、用了,就不必再糾結。再說了,通過這次降價,您有沒有覺得:車賣不出去,有人比您更捉急,您又何必﹍﹍(車訊網 張宇星發自北京)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  備案號: 浙ICP備2022016517號-4   聯系郵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