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雙11”購物節巨大的消費浪潮中也存在著套路和陷阱,比如價格先漲后降、以次充好等。羊城晚報記者從全國消協系統梳理了各類消費陷阱,提醒讀者別“踩坑”。
陷阱一:先漲后降
某些電商平臺的部分商品在“雙11”促銷前先漲價,促銷當天降價,促銷活動名不符實。消費者要關注平時的銷售價格,看看是否真的實惠。
陷阱二:虛假訂單
許多商家在背后操作或雇傭網絡刷單,這會給消費者造成這款商品是爆款、誰搶到誰幸運的印象,引發跟風下單購買。
陷阱三:不退定金
商家將價格很高的商品以先交定金后出售的方式展現出來,消費者覺得定金數目較小,于是紛紛交納定金。“雙11”那天,消費者交納定金的商品瞬間就被“搶購”一空,不管能否購買到商品,定金概不返還。
陷阱四:低價套路
“雙11”時,平日昂貴的商品會以低價出售,但附加條件卻有很多,需要購買搭配商品、成為商鋪會員或者充值一定額度的錢。
陷阱五:滿額返利
商家打出本店購滿返利的噱頭誘導消費,比如滿五百返二百。消費者累計消費達到五百返利要求時,商家卻告知返還金額只能用于購買本店商品。
陷阱六:紅包鏈接
需要填寫個人信息的紅包不要碰,分享鏈接、與好友共搶的紅包需謹慎,拆紅包要求輸密碼的不可信。有的可能是為了獲取用戶隱私信息;有的鏈接可能帶有木馬病毒。
陷阱七:詐騙短信
一些不法分子以短信、微信方式冒充官方商家,迷惑性很大。消費者要學會查詢官方信息。
陷阱八:假裝退貨
“雙11”過后,不法分子可能會以“退款”“退貨”為由冒充客服,要求消費者點擊其提供的“釣魚網站”鏈接,盜取銀行卡密碼及動態驗證碼;還有不法分子會冒充快遞員聯系受騙者,以“貨到付款”為由騙取錢財。
陷阱九:直播刷單
直播帶貨是“雙11”重要促銷渠道之一,但部分直播間也存在刷單造假、流量造假、質量低劣等問題。
陷阱十:拼單糾紛
不少商品有買一送一甚至買一送二的情況,但是消費者用不完,于是網上出現了拼單購物、拼單群。拼單的對象大部分是陌生人,訂單付款、尾款、退款等易出現糾紛。(記者馬燦實習生盧佳圳)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: 浙ICP備2022016517號-4 聯系郵箱:514 676 113@qq.com